时间: 2025-05-01 01: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9:28
履行:指按照约定或规定去做某事,实现承诺或义务。字面意思是从“履”(行走、实践)和“行”(行动、执行)两个字组合而来,强调实际行动和完成任务。
“履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履”原指鞋子,后引申为行走、实践;“行”即行动。随着语言的发展,“履行”逐渐固定为表示实现承诺或义务的词汇。
在强调诚信和责任的社会文化中,“履行”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个人或组织对承诺的尊重和责任感,是社会秩序和信任的基础。
“履行”一词给人以责任感、可靠性和诚信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坚守承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激发人们对正直行为的尊重和向往。
在职业生涯中,我曾见证同事因未能履行承诺而失去信任,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履行”在建立职业信誉中的重要性。
诗歌: 履行,如晨曦之光, 照亮承诺的彼方。 行动,如河流之水, 流淌在责任的河床。
视觉:想象一个人在日落时分,坚定地走向远方的山峰,象征着履行承诺的旅程。 听觉:听到沉稳的脚步声,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象征着履行义务的决心。
在英语中,“履行”可以对应为“fulfill”或“perform”,前者强调实现承诺,后者侧重执行任务。不同文化中,对履行承诺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
“履行”是一个强调实际行动和责任感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履行”,我更加认识到诚信和责任感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准确使用“履行”能够增强沟通的清晰度和可信度。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