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36:25
月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月末。在**传统文化中,月晦有时也指月亮最暗淡的时候,即无月之夜。
月晦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月”和“晦”组成。“晦”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昏暗、不明亮,因此“月晦”即指月亮最不明亮的时刻,即月末。
在*传统文化中,月晦有时与一些俗相关,如大扫除、祭祀等,以示辞旧迎新。在一些地方,月晦还被认为是阴气最重的一天,因此会有一些避邪的*俗。
月晦常给人一种结束和新的开始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种孤独或凄凉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月晦常被用来象征某种转折或结束。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月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历和传统节日的时间安排。例如,春节通常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而之前的月晦则是准备和过渡的重要时刻。
在诗歌中,月晦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深沉的氛围:
月晦之夜,星光稀疏, 寒风中,思绪飘渺。 旧梦已逝,新梦未至, 独留我,在时光的缝隙中徘徊。
月晦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漆黑的夜空,几乎没有月光,星星显得格外明亮。听觉上,可能是夜晚的寂静,偶尔传来远处狗吠或风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指月亮的周期性变化,但具体名称和*俗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月亮的周期性变化更多地与占星术和神话相关。
月晦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时间上的精确含义,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通过对月晦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和俗。
1.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2.
【晦】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晦,月尽也。 、 《论衡·四讳》-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 、 《左传·成公十七年》-陈不违晦。 、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不知晦朔。 、 清·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
【组词】
晦望、 晦景、 晦日
1、月晦日指的是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新月出现前的一天。这一天的特点是月亮几乎不可见,有时甚至完全看不见。
2、在古代,月晦日通常是人们进行各种祭祀和庆典活动的日子,因为这被视为一个周期的结束,并且新的月亮即将开始。
3、在现代,月晦日也可以用于指代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宗教的庆祝活动,如望月、拜月等习俗。
4、月晦日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习俗和理解,在某些地区,也会将月晦日视为检验一种新的开始的好时机。
5、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月晦日是新月的前一天,标志着月相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天文重要性。
1、每当月晦日到来时,村里的老人就会举行一次小型的家族聚会,庆祝过去一个月的平安与和谐。
2、在这个月晦日,他带着家人去山上赏月,虽然月亮不太明显,但一家人依然感到十分快乐。
3、月晦日时,通常人们会为亡灵奉上食物,以示缅怀,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4、农历的月晦日过去后,正是新的月份开始,大家会在新月之夜举行庆祝活动。
5、科学家们在月晦日后观察星星,因为那时候天空最为黑暗,有利于观测天体。
1、关于月晦与节气的关系,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这些天文现象的联系。
2、进一步探索新月与满月的文化意义,特别是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含义,比如宗教仪式、农事活动等。
3、研究古代文献中关于月晦日的记载,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对天文学现象的认识和观测方法。
4、阅读有关农历计算、月相变化的资料,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历法系统及其影响。
5、探讨月晦日对文学作品的启示,分析在诗词、小说中如何体现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月晦日则岁更始,百事从诚。
月晦日,居而无所,从而志之。
月晦日无月,故修身齐家。
月晦日,则众星并明。
月晦日时,云雨纷纷,时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