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6:15
词汇“履虚”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履虚”字面意思是指行走于虚无之上,比喻行为不踏实或不切实际。其中,“履”意为行走,“虚”意为空虚、不实。
由于“履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态度不切实际、缺乏根基。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履虚”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履”和“虚”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因此“履虚”这样的词汇往往带有贬义,用以批评那些不切实际、缺乏实际行动的人或行为。
“履虚”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不踏实、不可靠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空洞的承诺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计划看似美好,但实际上缺乏可行性,这时可以用“履虚”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履虚”来描绘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如:“在梦的边缘履虚而行,触摸那遥不可及的星辰。”
由于“履虚”涉及到虚无的概念,可以联想到一些抽象艺术作品,如漂浮在空中的云朵或虚幻的音乐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walking on air”(飘飘然)或“chasing rainbows”(追逐彩虹,意指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
“履虚”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不切实际行为的形象化方式。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情感和行为。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