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0:37
救焚益薪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救火时添加柴草”,比喻采取的措施不仅无效,反而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当,结果适得其反。
在文学作品中,救焚益薪 常用于讽刺或批评那些看似积极但实际上无效甚至有害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警告或劝告他人不要采取错误的行动。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讨论不当的危机处理策略。
同义词: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反义词:釜底抽薪、对症下药
救焚益薪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救火者益薪,火愈炽。”原意是指在救火时不断添加柴草,火势反而更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形容任何无效甚至有害的行动。
在传统文化中,救焚益薪 反映了对于问题处理策略的深刻理解。它强调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方法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人对于“适度”和“中庸”的哲学思考。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失望和无奈,因为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可能采取的错误策略。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看似积极但实际上无效的努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挫败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试图通过增加工作量来提高效率的情况,结果却是救焚益薪,员工们更加疲惫不堪,工作效率反而下降。
在诗歌中,可以将 救焚益薪 融入到描述错误决策的场景中:
火光映天际,
救者添薪忙。
火势愈炽烈,
人心愈迷茫。
视觉上,救焚益薪 可能让人联想到熊熊燃烧的火焰和人们慌乱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伴随着火焰的噼啪声和人们的呼喊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dding fuel to the fire”,意思是在已经很糟糕的情况下,采取的行动反而使情况更糟。
救焚益薪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在面对问题时采取正确策略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决策和行动时要深思熟虑,避免采取看似积极但实际上无效甚至有害的措施。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
1.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
2.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3.
【益】
(会意。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从皿,从水。“水”已隶变。本义:“溢”的本字。水漫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水,浮于四,会意。字亦作溢。-益,饶也。
4.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