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4:40
火上浇油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往燃烧的火上倒油,使得火势更加猛烈。基本含义是比喻在已经紧张或激烈的局面中再增加刺激因素,使情况变得更糟或更严重。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加剧了冲突或矛盾。在口语中,人们常用它来警告某人不要在已经糟糕的情况下再做出加剧问题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冲突解决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不当的干预措施。
同义词:推波助澜、雪上加霜、添油加醋 反义词:灭火、缓解、平息
同义词中,“推波助澜”强调的是加剧已有的趋势,而“火上浇油”更侧重于加剧已有的冲突或问题。反义词则强调减轻或解决问题的行为。
这个词汇的词源直接来自其字面动作,即在火上倒油。在古代,这种行为是危险的,因此逐渐被用来比喻加剧危险或紧张的情况。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了其原始的比喻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火象征着热情和活力,但同时也象征着危险和破坏。因此,“火上浇油”这个词汇在中国社会中常用来警告人们不要在已经危险的情况下再增加风险。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冲突和危机,以及在这些问题面前的不理智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之间的争吵,其中一方的过激言论无疑是在火上浇油,最终导致关系更加恶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爱的火焰中,勿用冷漠火上浇油,让温暖的话语,成为彼此心灵的润滑。”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到火焰在油的作用下变得更加猛烈,听觉上则是火焰燃烧的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pour oil on the fire”,其使用情况和意义与中文的“火上浇油”非常相似。
“火上浇油”这个词汇在描述加剧冲突或问题的行为时非常形象和有效。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比喻用法,也让我在实际交流中更加注意避免加剧他人的负面情绪或问题。
我见了他扑邓邓火上浇油。
若吃此药,误用人参,犹如~,不出七天,必要命尽无常。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浇】
(形声。从水,尧声。本义:沃灌,灌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浇,沃也。 、 李贺《浩歌》-有酒唯浇赵州土。 、 欧阳修《洛阳风俗记》-浇花亦自有时。
【组词】
浇花、 浇溉、 浇沃
4.
【油】
(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油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今湖北荆州府公安县北。-油,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