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2:17
戏目:指戏剧演出的节目单,通常列出了将要上演的剧目名称、演员表、演出时间等信息。它也可以指单个戏剧作品的名称。
戏目一词源自汉语,由“戏”和“目”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戏剧演出通常没有正式的节目单,但随着戏剧艺术的发展,戏目逐渐成为组织和宣传演出的重要工具。
在**传统文化中,戏剧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戏目因此也成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它不仅反映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也体现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戏目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戏剧的神秘和艺术的魅力,也可能唤起对某个特定戏剧作品的记忆或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戏目可能与个人的文化娱乐活动相关,比如计划观看某个戏剧演出,或者在戏剧节上浏览各种戏目。
在诗歌中,可以将戏目比喻为生活的剧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戏目中扮演着角色。
戏目可能让人联想到戏剧海报、舞台灯光和演员的表演,这些都是视觉和听觉上的联想。
在英语中,戏目可以对应为“playbill”或“program”,它们在功能和形式上与中文的戏目相似,但在设计和内容上可能有所不同。
戏目是一个与戏剧艺术紧密相关的词汇,它不仅提供了演出的信息,也承载了文化和社会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戏目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讨论戏剧艺术。
1. 【戏】 (形声。从戈。虚(xī)声。本义:一种兵器)。 同本义。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