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9:01
弹冠振衿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弹、冠、振、衿。字面意思分别是: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整理衣襟。基本含义是指整理衣冠,准备迎接重要场合或表示庄重、正式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弹冠振衿 常用来形容人物在重要场合前的准备动作,表达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气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会议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准备充分、态度严肃。在专业领域,如礼仪、公共演讲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导如何以正式和庄重的方式出现。
同义词:整装待发、正襟危坐 反义词:衣衫褴褛、不修边幅
弹冠振衿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古人认为在重要场合前整理衣冠是对场合和他人的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仍然是用来形容准备正式场合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衣冠整洁被视为一种礼仪和尊重的体现。弹冠振衿** 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公共和正式场合中保持适当的仪表和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庄重和正式。它让我联想到历史剧中的场景,人物在重要时刻前的准备,以及对场合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参加重要的面试前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准备状态,确保自己以最佳的仪表和态度出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晨光初照,我弹冠振衿,
步向那庄严的殿堂,
心中满是敬意与期待,
只为那一瞬的辉煌。
视觉上,弹冠振衿 让我联想到古代官员整理衣冠的画面,庄重而正式。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庄重而悠扬。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aightening one's tie”或“putting on one's best suit”,虽然不如弹冠振衿那样富有诗意和历史感,但也表达了类似的准备和尊重的含义。
弹冠振衿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动作,更传达了一种态度和价值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深度。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会今天子聪明神圣,四海之内,薰蒸浸渍,莫不~,辐辏而出。
1.
【弹】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弹,行丸也。 、 《左传》-[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组词】
弹力、 弹丸、 弹射、 弹金
2.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
3.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4.
【衿】
(形声。从衣,今声。本义:古代衣服的交领)。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李广苏建传》-泣下沾衿。 、 《聊斋志异·促织》-落衿袖间。
【组词】
青衿、 衿喉、 衿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