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5:28
“得失荣枯”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兴衰变化,强调人生或事物经历的起伏和变化,既有获得也有失去,既有繁荣也有衰败。
在文学作品中,“得失荣枯”常用来描绘人物命运的起伏,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一生就体现了得失荣枯的循环。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人生或事物变化的感慨。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周期或历史变迁。
“得失荣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反映了古人对人生和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
在**文化中,得失荣枯的概念与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中庸之道”有关,强调顺应自然和平衡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个人或集体的命运变化。
这个成语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逆境的坚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创业失败后深刻体会到得失荣枯的含义,明白了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得失荣枯皆自然,花开花落又一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四季变化的画面,春天花开,秋天叶落,象征得失荣枯的循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描绘人生起伏的音乐作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ps and downs”或“ebb and flow”,虽然不如“得失荣枯”那样富有哲理和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概念。
“得失荣枯”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它提醒我们要接受生活中的起伏,保持平衡和适应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
一梦之中,见了人我是非,~,遂有出尘之志。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3.
【荣】
(形声。从木,荧省声。本义:梧桐。又金文字形,象两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头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荣,桐木也。 、 《尔雅》。注:“即梧桐。”-荣,桐木。
4.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