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3:19
词汇“夷远”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夷远”的分析:
“夷远”字面意思是指远离文明中心的地方,或者指那些文化、*俗与主流社会差异较大的地区或群体。其中,“夷”古代常指边远地区的民族或部落,带有一定的贬义;“远”则表示距离上的远离。
由于“夷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描述边疆地区或异族部落。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民族学或文学作品中,用以描述那些与主流文化有较大差异的地区或群体。
“夷”字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代边远地区的民族,有时带有歧视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用法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中性或积极的词汇来描述不同文化和民族。
在古代,“夷远”可能与“华夷之辨”有关,即中华文明与周边非文化的区别。在现代社会,随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尊重,这样的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强调文化多样性和平等。
对于现代人来说,“夷远”可能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和异域风情,但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文化隔阂和偏见。
由于“夷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如果是在研究或写作中,可能会用它来描述特定的历史或文化现象。
在创作中,可以将“夷远”用于描述一个神秘的、未被现代文明触及的地方,赋予作品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遥远的海岛或山脉,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生活方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传统乐器的声音或自然界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夷远”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与主流文化不同的地区或群体。
“夷远”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反映了古代*对周边民族和地区的一种认知。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可能带有歧视意味的词汇,而是用更加中性和尊重的语言来描述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历史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1.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
2.
【远】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引证】
《说文》-远,辽也。 、 《尔雅》-远,遐也。 、 《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屏之远方。 、 《礼记·中庸》-柔远人也。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三十三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广东军务记》-极目远望。
【组词】
远行无急步、 远游之戒、 远招近揖、 远水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