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3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1:15
战况: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战争或战斗的情况,包括战斗的进展、结果、态势等。它通常用于描述军事行动中的实时或历史状态。
战况一词源于汉语,由“战”和“况”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战”指战斗,“况”指情况或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军事相关的各种情况。
在军事文化中,战况是一个核心概念,它不仅关系到军事战略的制定,也关系到士兵的士气和民众的情绪。在和平时期,战况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任何竞争或挑战。
战况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士兵的英勇和牺牲。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战况可能被用来描述任何需要全力以赴的竞争情况,如考试、工作面试或体育比赛。
在诗歌中,战况可以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挑战和奋斗:
“在人生的战场上, 每一步都是战况的更新, 勇敢前行,不畏艰难。”
战况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战争电影中的爆炸声、士兵的呐喊声和战鼓的节奏。视觉上,可能会想到硝烟、战火和士兵的身影。
在英语中,战况可以对应为“battle situation”或“war situation”。不同文化中,对战况的理解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
战况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军事术语,也是一个富有情感和联想的词汇。通过深入学习战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它在文化和个人生活中的多重意义。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况】
(形声。从水,兄声。本义:寒冷的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未得其证。…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后乃用況字,后又改作况。”-況,寒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