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3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1:15
战具:指用于战争或军事行动的工具、器械或装备。这个词汇通常与武器、防御工事、军事车辆等军事相关的物品联系在一起。
战具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战争中使用的具体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包括了所有与军事行动相关的装备和技术。
在许多文化中,战具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象征,也是国家实力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例如,古代**的兵马俑展示了当时先进的战具制造技术。
战具往往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牺牲,同时也可能激发对英雄主义和保卫家园的崇高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战具可能与历史学*或军事爱好相关,如参观军事博物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战具。
在诗歌中,战具可以被用来象征冲突和斗争,如:
铁甲寒光映日辉,
战具锋芒指苍穹。
英雄血染沙场土,
千古传颂不朽名。
战具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古代战士的盔甲、现代坦克的钢铁外壳,而听觉联想可能是战鼓的轰鸣或枪炮的轰响。
在不同文化中,战具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情况各异。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骑士的盔甲和剑是荣誉和勇气的象征,而在东方文化中,战具可能更多地与智慧和策略联系在一起。
战具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军事技术的发展,也承载了人类对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战具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和理解人类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具】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引证】
《说文》-具,供置也。 、 《广韵》-具,备也,办也。 、 《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以食具告。 、 《礼记·祭统》-官备则具备。 、 《汉书·何武传》-寿为具召武帝显。 、 张衡《东京赋》-礼举仪具。 、 《孙子·谋攻》-具器械。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第二板已具。 、 清·方苞《狱中杂记》-别具本章。
【组词】
具食、 具觞、 具状、 具禀、 具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