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0:42
有根有据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有坚实的基础和确凿的证据”。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观点或论断是基于可靠的事实和证据,而不是凭空捏造或无根据的猜测。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根有据”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有根有据”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结构和意义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词源演变。它强调的是事物的基础和证据,这两个概念在语言中一直很重要。
在**文化中,强调“有根有据”反映了重视事实和证据的传统,这与追求真理和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念相吻合。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评价一个人的诚信和可靠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稳重、可靠的印象,使用它时往往伴随着对事物真实性的信任和尊重。它能够增强论点的说服力,让人感到安心和信服。
在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确保我的论点“有根有据”,这样才能获得同行的认可。在生活中,我也倾向于相信那些能够提供确凿证据的观点。
在诗歌中,可以将“有根有据”融入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如“春雨有根有据,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以此来强调自然界的规律性和可靠性。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稳固的树根和清晰的证据链;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权威人士的坚定语气,传达出不容置疑的信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ll-founded”或“based on solid evidence”,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意义,即基于坚实的基础和证据。
“有根有据”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构建有说服力的论点,并在交流中建立信任。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提高我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积极的影响。
郑恩听了这一席话,欲待不信,这卖油梆子现在,是他掐算出来的,似乎有根有据,怎么不信?
这事~,不容你抵赖。
1. 【有】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3. 【有】
4.
【据】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据,杖持也。 、 《战国策·燕策》-冯几据杖。 、 《庄子·盗跖》-据轼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