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3:21
壮侗语族是指分布在**南部、东南亚部分地区的一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这个语族包括壮语、侗语、布依语、傣语等语言。壮侗语族的语言通常具有声调系统,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复杂。
在学术语境中,“壮侗语族”主要用于语言学研究和民族学研究,用以描述和分类这些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提及这些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或文化特色。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较少直接使用,除非是在讨论相关学术话题或民族文化时。
同义词:壮侗语系、壮侗语言群 反义词:这个词汇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不属于壮侗语族的语言,可以说“非壮侗语族的语言”。
“壮侗语族”这个词汇的词源来自于对这些语言的分类和命名。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壮侗语族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细化。
壮侗语族的语言和文化与当地的民族身份紧密相关,反映了这些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这些语言的使用和传承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研究者来说,壮侗语族可能代表着一种学术挑战和探索的乐趣。对于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来说,它可能象征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在我的语言学课程中,我们曾详细探讨过壮侗语族的语法特点,这让我对这些语言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壮侗的歌声里,语言如山川般流淌,每个音节都是历史的回响。”
想象一幅画面:在郁郁葱葱的山谷中,一位壮族歌手用壮语唱着古老的歌谣,声音在山谷间回荡,这就是壮侗语族带给我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语言分类,如“斯拉夫语族”、“日耳曼语族”等,这些都是基于语言学上的分类。
壮侗语族作为一个语言学术语,对于理解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也是连接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一座桥梁。在我的语言学*和研究中,壮侗语族的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语言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1.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
2.
【侗】
长大;直。
【引证】
《说文》-侗,大貌。从人,同声。 、 《方言十二》。按,谓壮也。-侗,状也。
【组词】
侗长、 侗侗
通达无障碍。
【引证】
《庄子》。郭象注:“无节碍也。”-能侗然乎?
3.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
4.
【族】
(会意。本义:箭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