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5:29
词汇“壮县”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地区或特定语境下的用语。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信息,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进行分析。
“壮县”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一个县(行政区划单位),且该县具有“壮”的特征,这里的“壮”可能指的是壮族(**的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或者是指该县在某些方面(如经济、文化、自然景观等)具有显著的“壮”(强大、宏伟)特征。
由于“壮县”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显。如果它是一个特定地区的用语,其形成可能与当地的民族分布或地理特征有关。
如果“壮县”指的是壮族聚居的县,那么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可能代表着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当地政府在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方面的努力。
提到“壮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的景象。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多元文化的热爱。
由于“壮县”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我在旅行中遇到了一个被称为“壮县”的地方,我会对它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壮县”:
在那遥远的壮县,
山川壮丽,民族情深,
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
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提到“壮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壮观的山脉、奔流的河流,以及民族乐器的悠扬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可以增强对“壮县”这一概念的感知。
如果“壮县”指的是壮族聚居的县,那么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在描述类似概念时,可能会使用类似的形容词来表达“壮”的特征。
“壮县”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地理信息。通过对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特定地区的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并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
2.
【县】
系挂。
【引证】
《说文》。-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 、 《国语·晋语》。注:“缢也。”-骊姬请使申,处曲沃以速縣。 、 《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 、
【组词】
县令、 县车
维系;拴系;系联。
【引证】
《淮南子·本经》-县联房植。 、 《礼记·檀弓》-县棺而封。
【组词】
县绝、 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