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4:05
词汇“掩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掩殣”由两个汉字组成:
结合起来,“掩殣”可能指的是掩埋尸体或隐藏死亡的痕迹。
由于“掩殣”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常使用。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它可能用于描述战争、灾难或社会动荡中掩埋死者的情况。
“掩殣”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掩”和“殣”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的含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常用。
在古代社会,掩殣可能与战争、瘟疫等灾难性事件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于死亡的处理方式。
提到“掩殣”,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悲伤、死亡和无奈,因为它涉及到对死者的处理和隐藏。
由于“掩殣”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生活中并未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掩殣”来表达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战火纷飞,掩殣无数,
生命如烟,转瞬即逝。
提到“掩殣”,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战场、沉重的葬礼音乐和悲凉的画面。
在不同文化中,处理死者的方式和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掩殣”所表达的隐藏和掩埋的概念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相似的表达。
“掩殣”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死亡的处理方式和情感表达。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殣】
(形声。从歹,堇(qín)声。从“歹”,表示与死有关。本义:埋葬,掩埋)。
同本义。
【引证】
唐·徐彦伯《比干墓》-冤骸悲莫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