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7:36
挟带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手臂或其他方式夹住并携带某物。基本含义是指在携带某物的同时,也带上了其他东西,通常是指无意中或顺便带上的。
挟带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
同义词:
反义词:
挟带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挟”字原指用手臂夹住,而“带”字则指携带。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 挟带 一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挟带 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挟带 可能象征着一种不经意间的关怀或保护。
挟带 这个词给我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感觉,因为它常常与不经意间的关心和保护联系在一起。例如,一个人在出门时无意中挟带了雨伞,这种行为可能让人感到被关心和保护。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出门时无意中挟带了雨伞,结果真的下雨了,这让我感到非常幸运和被保护。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挟带:
晨风挟带着花香,
轻轻拂过我的脸庞。
不经意间,
你挟带着微笑,
走进了我的心房。
挟带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个人用手臂夹住书本或雨伞的画面,以及风吹过时挟带沙粒的声音。
在英语中,挟带 可以对应为 "carry along" 或 "bring along",但这些词汇更强调携带的动作,而不像 挟带 那样强调夹住的状态。
挟带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描述了携带某物的动作,还蕴含了一种不经意间的关怀和保护。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挟带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我的感受和经历。
1.
【挟】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挟,俾持也。 、 《国语·齐语》-挟其枪。刈耨鑮。 、 《管子·小匡》注-右掖曰挟。 、 《国语·吴语》-挟经秉枹。 、 《楚辞·天问》-何冯弓挟矢。 、 《战国策》-左挟弹,右摄丸。 、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 、 明·魏禧《大铁椎传》-骑马挟矢。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操刀挟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挟匕首。
【组词】
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