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4:35
“挟天子以征四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这里的“挟”意味着控制或利用,“天子”指的是,“征”是征讨或征服的意思,“四方”则代表天下各地。整个成语描述的是一种政治策略,即通过控制来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或征伐。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或军事行动,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某人利用权威人物或机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成语被用来分析和解释古代政治策略和权力结构。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政治实践,特别是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中被广泛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描述类似政治策略的固定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权力和权威的看法,以及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和手段。它揭示了权力游戏中的复杂性和策略性。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人们对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政治智慧,也可能引发对权力滥用的批判。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利用权威或地位来达到个人目的的情况,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力时保持警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历史长河中,英雄挟天子,征四方,留下千古传奇。”
结合历史剧中的场景,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节,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增强对这一成语的理解和感受。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以用“puppet master”(操纵木偶的人)来形容,即通过控制关键人物来操纵局势。
“挟天子以征四方”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描述,也是对权力和策略的深刻反思。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现象。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1.
【挟】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挟,俾持也。 、 《国语·齐语》-挟其枪。刈耨鑮。 、 《管子·小匡》注-右掖曰挟。 、 《国语·吴语》-挟经秉枹。 、 《楚辞·天问》-何冯弓挟矢。 、 《战国策》-左挟弹,右摄丸。 、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 、 明·魏禧《大铁椎传》-骑马挟矢。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操刀挟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挟匕首。
【组词】
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4.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5.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6.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7.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