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8:40
“挟天子令诸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挟持天子以命令诸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政治策略,指的是通过控制来操纵整个国家的政治局势,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权臣或野心家的政治手段。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某人通过控制关键人物或资源来影响或控制他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成语被用来分析古代政治策略和权力结构。
同义词:操纵、控制、利用 反义词:服从、顺从、听命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些政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通过控制关键人物来达到目的的行为。
在古代,是国家的象征和最高权力的代表。因此,挟持**意味着控制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命脉。这种策略在历史上多次出现,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权力斗争和操纵。它让人联想到权谋、背叛和政治阴谋。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通过控制关键人物或资源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例如,在商业谈判中,某人可能通过控制关键信息或资源来影响谈判结果。
在诗歌中,可以将“挟天子令诸侯”融入描述权谋和政治斗争的场景中,增强诗歌的历史感和深度。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例如,观看古装剧中的权谋场景,可以增强对这个成语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能被描述为“挟持国王”或“控制总统”,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挟天子令诸侯”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策略,也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本质。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语言学和文化价值,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权力关系。
此言岂不羞乎?天下岂不知你挟天子令诸侯?
1.
【挟】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挟,俾持也。 、 《国语·齐语》-挟其枪。刈耨鑮。 、 《管子·小匡》注-右掖曰挟。 、 《国语·吴语》-挟经秉枹。 、 《楚辞·天问》-何冯弓挟矢。 、 《战国策》-左挟弹,右摄丸。 、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 、 明·魏禧《大铁椎传》-骑马挟矢。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操刀挟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挟匕首。
【组词】
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4.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5.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诸,辩也。 、 《尔雅》-诸诸便便,辩也。 、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
【组词】
诸问
众;各。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 、 《三国志·诸葛亮传》-西和诸戎。 、 《资治通鉴·唐纪》-诸道桥梁。
6. 【侯】 ——“闽侯”(Mǐnhòu):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个县,东邻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