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4:1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4:16:44
旦脚:在戏曲中,“旦”指的是女性角色,而“脚”在戏曲术语中指的是扮演角色的演员。因此,“旦脚”特指扮演女性角色的戏曲演员。
“旦”字源自古代对女性角色的称呼,而“脚”则是戏曲术语中对演员的俗称。随着戏曲的发展,“旦脚”这一术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戏曲领域中的专业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戏曲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旦脚作为戏曲中的重要角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旦脚的表演不仅要求技巧高超,还要求演员能够深刻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旦脚往往给人以柔美、细腻的印象,联想到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这些形象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在观看京剧《霸王别姬》时,对旦脚的表演印象深刻,尤其是演员对虞姬角色的诠释,展现了旦脚的深厚艺术功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旦脚轻移步,水袖舞风姿。”
旦脚的表演往往伴随着精美的戏服和细腻的唱腔,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可以想象一位旦脚在舞台上轻盈地舞动,伴随着悠扬的戏曲音乐。
在西方戏剧领域,类似的概念可能是“女演员”(actress),但“旦脚”更强调了角色类型和表演风格。
“旦脚”这一词汇不仅是一个专业术语,也承载了*传统戏曲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旦脚”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戏曲艺术的魅力,以及它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1.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 《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号呼达旦。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组词】
旦日、 旦明
2.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