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4:52
“兴废继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兴起、废弃、继承、断绝”。它通常用来描述事物的兴衰更替,特别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事物或制度经历了兴起、被废弃、被继承以及最终断绝的过程。
在文学作品中,“兴废继绝”常用于描述历史变迁或王朝更迭,如“朝代的兴废继绝,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化话题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这个成语用于分析社会制度或文化现象的演变。
“兴废继绝”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历史变迁的观察和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具体指涉的对象和语境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兴废继绝”常与历史的循环论相联系,反映了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反思和评价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变迁。
这个成语给人以深沉的历史感和沧桑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无情和人类社会的复杂变迁。它激发人们对过去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阅读历史书籍时遇到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历史**的复杂性和连续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兴废继绝间,岁月如梭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变迁的画卷,其中包含了兴起的繁荣、废弃的遗迹、继承的传统和断绝的痕迹。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历史纪录片中的旁白,讲述着兴废继绝的故事。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概念可能包括“rise and fall”(兴起与衰落)或“cycle of life”(生命循环),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历史变迁观念。
“兴废继绝”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它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分析历史与文化的关键工具。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理解文化的深层含义。
《论语·尧曰》: “兴灭国,继绝世。”
明·汪道昆《何先生墓碑》:“两家~,其为力难。”
1.
【兴】
兴致,情趣。
【引证】
王勃《滕王阁序》-遥呤俯畅,逸兴遄飞。 、 、 宋·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
【组词】
兴动、 兴兴头头、 兴头子、 兴辞、 兴会、 兴头起意、 兴子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引证】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一》-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组词】
兴喻
2.
【废】
(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废,屋顿也。
3.
【继】
同本义(把断了的丝接续上)。
【引证】
《说文》-继,续也。 、 《易·象传》。注:“谓不绝也。”-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 《楚辞·离骚》-折琼枝以继佩。 、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先后相继。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
【组词】
继继、 继踪、 继踵、 继志
继承。
【引证】
柳宗元《封建论》-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继吾志事。 、 清·袁枚《祭妹文》-九族无可继。
【组词】
继世、 继轨、 继体、 继绪
4.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