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4:37
词汇“[械鬥]”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械”和“鬥”。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械鬥”字面意思是指使用武器或器械进行的打斗或争斗。其中,“械”指的是工具、武器或器械,“鬥”则是指争斗、打斗。
在文学作品中,“械鬥”常用来描述激烈的战斗场面,如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恩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激烈冲突,不一定局限于使用武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这个词可能特指历史上某些特定的武装冲突。
同义词:战斗、争斗、打斗、冲突 反义词:和平、和解、和谐
“械”字古已有之,最初指木制的工具或武器,后来泛指各种器械。“鬥”字则源自古代的象形文字,形状像两人相斗。这两个字组合成“械鬥”,描述了使用器械的争斗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械鬥往往与江湖、武林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武力冲突的一面。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非法的暴力。
提到“械鬥”,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暴力、血腥和危险,带来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剑光寒,江湖械鬥声。”
想象一场械鬥,可能会联想到金属碰撞的声音、刀光剑影的画面,以及紧张的气氛。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rmed conflict”或“fight”,但这些词汇没有“械鬥”那种特定的武侠文化色彩。
“械鬥”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于日常对话,但在描述特定类型的冲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冲突的激烈程度,还带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学*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
1.
【械】
(形声。从木,戒声。本义:脚镣手铐一类的刑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械,桎梏也。 、 《通俗文》-拘罪人曰桁械。谓穿木加足曰械,大械曰桁。 、 《后汉书·吴传》注-在手曰械。 、 《汉书·娄敬传》-械系敬广武。 、 清·方苞《狱中杂记》-三缢加别械。 、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地上刑械。
【组词】
械送、 械索、 械节、 械解、 械颈
2.
【筏】
(形声。从竹,伐声。本义:筏子) 同本义。
【引证】
《广韵》-筏,大曰筏,小曰桴,乘之渡水。 、 《墨子·杂守》-重五斤以上诸林木,渥水中,无过一筏。 、 杜甫《奉送崔都水翁下峡》-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
【组词】
筏渡、 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