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9:58
词汇“农吏”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农”和“吏”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农吏”进行深入分析:
“农吏”字面意思是指在农村地区负责管理农业事务的官员或工作人员。在古代,农吏可能指的是直接管理农田、税收、水利等农业相关事务的基层官员。
“农吏”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农”指的是农业,而“吏”指的是官员或工作人员。随着社会的发展,农吏的职责和形象也在不断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农吏作为连接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其形象和行为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治理水平和农业政策。
对于一些人来说,农吏可能唤起对农村生活、传统农业的怀旧情感;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联想到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
在个人经历中,农吏可能与农村的亲戚、朋友的工作相关,或者是自己在农村调研、旅游时的所见所闻。
在诗歌中,可以将农吏描绘为守护农田的守护者,或者在故事中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角色。
农吏可能让人联想到农村的景象,如田野、农舍、农民劳作的声音等。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职位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职责,如西方的农业官员、农村管理者等。
通过对“农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词汇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也反映了农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变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表达相关主题。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