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43:23
农奴:指在封建社会中,被地主或封建领主拥有并强制劳动的农民。农奴没有自由,其人身和劳动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和剥削。
“农奴”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农奴制度逐渐形成并广泛存在于中世纪的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农奴制度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压迫。在**,农奴制度在清朝时期被废除,但在某些地区,类似的剥削形式依然存在。
“农奴”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惨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压迫、苦难和不公。
在历史学*中,我了解到农奴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这让我对社会公平和正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将“农奴”作为象征,表达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
在沉重的枷锁下,农奴的歌声低沉, 他们的心中,自由的火焰永不熄灭。
在不同文化中,农奴制度的表现形式和影响有所不同。例如,俄国的农奴制度与**的佃农制度在具体实施和历史影响上存在差异。
“农奴”一词不仅是历史学术语,也是对社会不公和人权问题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一词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奴】
(会意。从女,从又。女指女奴,又(手)指用手掠夺之。一说又(手)指女奴从事劳动。本义:奴隶;奴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 、 《周礼·司厉》-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从群奴而驰。 、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庸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