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0:06
“人心大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人们的心情非常愉快,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或结果使得大众都非常满意和高兴。
在文学作品中,“人心大快”常用于描述正义得到伸张、坏人受到惩罚或公共利益得到保障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个人或集体的喜悦和满足感。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或政治评论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政策或决策受到广泛欢迎的情况。
同义词中,“心满意足”强调个人的满足感,“皆大欢喜”强调集体的喜悦,“喜闻乐见”则强调事物本身受欢迎的程度。反义词则表达了相反的情绪和公众反应。
“人心大快”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集体情感和公共情绪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人心大快”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和谐与满足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政策或行为的正面社会效应。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义、公平和集体的幸福。它鼓励人们追求使大众受益的行为和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社区发展或公共政策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对正面变化的赞赏和支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人心大快,花开满园喜气洋洋。”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欢庆的场景,如节日庆典、烟花绽放。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欢快的音乐和人们的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great relief to the public”或“widely welcomed”,但这些表达不如“人心大快”那样具有文化和情感的深度。
“人心大快”这个成语不仅传达了集体的喜悦和满足,还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砍下无赖首级,悬挂台柱上,~。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快】
(形声。从心,(guài)声。本义:高兴,痛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快,喜也。 、 《战国策·秦策》-文信侯去而不快。 、 《史记·魏公子列传》-心不快。 、 《后汉书·班超传》-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则不快吾意。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所为诚快。
【组词】
快观、 快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