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3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38:49
“人心归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们的内心倾向于某个方向或目标。基本含义是指大众的意愿、情感或忠诚集中于某个人、组织、理念或事物上。
在文学作品中,“人心归向”常用来描述一个领导者或英雄如何赢得民众的支持和爱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个决策或政策的普遍认同。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分析群体行为和集体心理。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民心所向”更强调民众的意愿,“众望所归”则强调普遍的期望。反义词则表达了相反的情况,如“人心涣散”指人们的心思分散,不统一。
“人心归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和历史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在语言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集体心理和行为的一个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人心归向”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民本”理念相联系,强调领导者应以民心为重。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来评价政治领导者的能力和政策的效果。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团结的。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人们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社区活动中见证过“人心归向”的现象,当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出现时,社区成员的团结和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人心归向,万众一心共筑梦。”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人们手拉手,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形成一个圆圈。听觉上,可能是合唱团和谐的歌声,表达了团结和一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ople's hearts are aligned”或“people's loyalty is directed toward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集体心理和行为倾向是相似的。
“人心归向”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理解集体行为和社会动态,还启发我在组织和领导中寻求共识和团结。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词汇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归】
4.
【向】
(象形。从宀(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向,北出牖也。 、 《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