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3:03
同考试官: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中担任考官的官员,他们负责评阅考生的试卷,决定考生的成绩和名次。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文献或教育史的研究中可能会遇到。
在文学作品中,同考试官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科举制度的场景中,用以展现当时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结构。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教育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教育学,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详细讨论科举制度的运作和影响。
同义词:考官、评卷官 反义词:考生、应试者
同考试官这个词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在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同考试官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的公正性和专业性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这个词承载着古代教育和政治文化的重要意义。
对于这个词,我联想到的是古代**的严谨和秩序,以及对知识和才能的尊重。它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阅读过关于科举制度的历史书籍,其中详细描述了同考试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这让我对古代**的教育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同考试官笔下生,千年科举梦未醒。 纸墨间,才子泪,一纸功名定终身。”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的书院中,同考试官正认真评阅着一卷卷考卷,四周静谧,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考试和评卷制度也有存在,但具体的称谓和制度细节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也有类似的考试和评卷官制度。
同考试官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于现代语境,但它是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的教育和社会结构。通过对这个词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语言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考】
(形声。从老省,丂(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考,老也。 、 《新唐书》-富贵寿考。
【组词】
考寿、 考终、 考终年
去世的父亲。
【引证】
《尔雅》-父为考。 、 《苍颉篇》-考妣延年。 、 《易·蛊》-有子考无咎。 、 《书·酒诰》-奔走事厥考厥长。 、 《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 、 《礼记·祭法》-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 、 《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五曰考终命。 、 《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组词】
考妣
3.
【试】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试,用也。 、 《虞书》-明试以功。 、 《书·盘庚》-今予将试以汝迁。 、 《诗·小雅·采芑》-师干之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 、 《论语》-吾不试。 、 《诗·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五刑不用。
【组词】
试兵
4.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