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5:27
“匹妇不获”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一个普通的妇女无法得到”。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资源或机会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获得的,尤其是对于社会地位较低的妇女。
在文学作品中,“匹妇不获”可能用来描绘社会不公或阶级差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问题或历史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的性别不平等。
“匹妇不获”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匹妇”指的是普通的妇女,“不获”意味着无法获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讨论古代社会问题时仍会被引用。
在**古代社会,妇女的地位普遍较低,许多权利和机会对于她们来说是难以获得的。因此,“匹妇不获”这个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对社会不公和性别歧视的反思,激发对平等权利的追求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在讨论历史课程时,我曾使用“匹妇不获”来解释古代妇女的教育和就业状况,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匹妇不获春风面,独坐窗前织梦线。”
结合古代妇女的画像或纺织场景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匹妇不获”的含义。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古筝曲,来营造古代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common woman unattainable”或“ordinary woman inaccessible”,但这些表达可能不如“匹妇不获”那样具有历史和文化深度。
“匹妇不获”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性别不平等,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推动性别平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在现代语境中恰当地使用。
1.
【匹】
(会意。据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本义: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四丈为匹)。
量词。用于纺织品或缧马等。
【引证】
《说文》-匹,四丈也。 、 《后汉书·列女传》-遂成丈匹。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组词】
匹练、 匹帛、 匹段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获】
(形声。从犬,蒦(huó)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获,猎所获也。 、 《易巽》-田获三狐。 、 《诗·秦风·驷賳》-舍拔则获。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谋于野则获。 、 司马相如《子虚赋》-今日畋乐乎?获多乎?
【组词】
获兽;获兔;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