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3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32:44
“匹夫无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个普通人(匹夫)是没有罪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达一个人因为某些外在因素而被错误地指责或定罪,强调个人在社会或政治压力下的无辜。
在文学作品中,“匹夫无罪”常用于描述无辜者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情节,如在历史小说或政治讽刺作品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情或愤慨。在法律或伦理学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无辜与责任的问题。
同义词“无辜受累”强调的是无辜者受到牵连,而“匹夫无罪”更侧重于强调个人在社会或政治环境中的无辜。反义词“罪有应得”则表达了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应受到的惩罚。
“匹夫无罪”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原意是指一个普通人因为拥有珍贵物品而招致罪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无辜者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于个人在社会和政治压力下无辜受害的关注。它强调了社会正义和法律公正的重要性,以及对无辜者的保护。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对不公正和冤屈的同情和愤慨。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许多无辜者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而受到迫害的故事,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无辜者的保护。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看到或听到有人因为不公正的原因受到指责或惩罚,我可能会用“匹夫无罪”这个成语来表达我的同情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匹夫无罪,却被命运的风暴无情地卷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无辜的人站在法庭上,周围是冷漠的面孔和严厉的法官,这个成语的视觉联想是压迫和无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的审判声和无辜者的沉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无罪推定),它强调的是法律程序中的一个原则,即在证明有罪之前,每个人都应被视为无罪。
“匹夫无罪”这个成语在我对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要公正,在面对不公时要勇于发声,以及在设计法律和社会制度时要考虑到对无辜者的保护。
1.
【匹】
(会意。据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本义: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四丈为匹)。
量词。用于纺织品或缧马等。
【引证】
《说文》-匹,四丈也。 、 《后汉书·列女传》-遂成丈匹。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组词】
匹练、 匹帛、 匹段
2.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