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9:44
“代越庖俎”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字面意思是代替别人去做本应由别人自己做的事情,比喻越权行事或干涉他人的事务。其中,“代越”指的是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庖俎”原指厨师的工作,这里泛指他人的职责或领域。
“代越庖俎”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越俎代庖”,后来逐渐演变为“代越庖俎”。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职责分工和权力界限的重视。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的职责和领域是一种美德。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应守本分,不越权行事,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强调团队合作和职责分工的现代企业文化中。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尊重他人职责和界限的行为。它提醒人们要保持适当的界限,尊重他人的工作和生活。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总是喜欢代越庖俎,插手我的项目,这让我感到很不舒服。通过沟通,我们最终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范围,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在诗歌中,可以将“代越庖俎”融入,表达对界限和尊重的思考:
职责分明,界限清晰,
代越庖俎,何须多言。
尊重他人,自守本分,
和谐共处,方为正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职责分工的图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没有越界的行为。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旋律,表达对界限和尊重的思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nd your own business”或“stick to your knitting”,强调不要干涉他人的事务,专注于自己的职责。
“代越庖俎”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适当的界限,尊重他人的职责和领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么~,还他个一矢双穿。
1.
【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yì)声。本义:更迭,代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 、 《周礼·挈壶氏》-县壶以代哭者。 、 《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与君代兴。 、 《国语·晋语》。注:“更也。”-使子父代处。 、 《汉书·食货志》。注:“易也。”-岁代处,故曰代田。 、 《汉书·地理志》-韩地代相干也。 、 张衡《东京赋》-四时迭代。 、 《汉书·刑法志》-转相攻伐,代为雌雄。 、 《荀子·天论》-日月迭炤,四时代御。 、 汉·刘向《列女传》-孝成王使括(赵括)代廉颇为将。 、 《广州军务记》-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
【组词】
代比、 代茶、 代馆、 代运、 代力
2.
【越】
(形声。从走,戉(yuè)声。本义:经过,越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越,度也。 、 《广雅》-越,渡也。 、 《吕氏春秋·长攻》-越十七扼。 、 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 、 《楚辞·天问》-崖可越焉?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越天都之胁。 、 、 清·姚鼐《登泰山记》-越长城之限。 、
【组词】
越位;越度、 越绝、 越陌度阡、 越冬
3.
【庖】
(形声。从广(yǎn),包声。广,表示房屋。本义:厨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庖,厨也。 、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客逾庖而宴。
【组词】
庖鼎、 庖厨、 庖屋、 庖宰、 庖突、 庖廪
4.
【俎】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为俎孔硕。 、 《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 《山海经·海外西经》-祭操俎。 、 《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 、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组词】
俎几、 俎拒、 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