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7:01
“排斥异己”字面意思是指拒绝、抵制或不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人或事物。基本含义是指在群体中,个体或集体对那些被认为是“异类”或“不同”的成员持有敌意或排斥态度。
“排斥异己”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排斥”和“异己”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排斥”意味着拒绝或排除,“异己”则指与自己不同的人或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排斥异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可能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权力的维护或对传统价值的坚守。这种现象在历史上的种族清洗、**迫害和政治斗争中尤为明显。
“排斥异己”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偏见和冲突。它提醒我们,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包容和理解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个小团体对新成员的排斥行为,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排斥异己”对个人和集体的伤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月光下,我们排斥异己,却在晨曦中,学会了拥抱差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围成一圈,拒绝让外人加入;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紧张的旋律,来表达排斥异己带来的负面情绪。
在英语中,“排斥异己”可以翻译为“exclusion of the other”或“xenophobia”。在不同文化中,这种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相似的。
“排斥异己”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复杂性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同和未知时,应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顗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至当路者借以~,遇有反唇则以优升杜其口。
1. 【排】
2.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
3.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4.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