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0:24
打躬作揖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弯腰鞠躬并作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非常恭敬或谦卑的态度,尤其是在请求帮助或表示尊敬时。
“打躬作揖”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臣子对君主、晚辈对长辈的尊敬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和上级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因此,“打躬作揖”不仅是一种身体动作,也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尊重和谦卑的美德。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传统、庄重和尊敬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礼仪和家族传统,以及对长辈和权威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使用这个成语,但在参加传统节日或家庭聚会时,我仍然会看到或体验到类似的尊敬行为,如鞠躬或作揖。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打躬作揖,
问君能有几多愁?
想象一个古装剧中的场景,角色在古色古香的庭院中打躬作揖,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增强了成语的传统和文化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尊敬行为可能是鞠躬或握手,但“打躬作揖”这种特定的动作和含义在**文化中更为独特和传统。
“打躬作揖”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身体动作,还体现了尊重和谦卑的价值观。在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尊敬的重要性。
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晌午的事,那知晚间的这件公案,还~的。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躬,身也。 、 《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 、 《论语》。孔注:“直身而行。”-吾党有直躬者。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躬腠胝无胈。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鞠躬不敢息。 、 《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 、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组词】
躬体、 躬先士卒、 躬擐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4.
【揖】
(形声。从手,咠(qì)声。本义:拱手行礼)。
同本义。
【引证】
《水浒全传》-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
【组词】
揖客、 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