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3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38:04
打退堂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敲击退堂的鼓声,比喻在事情进行中因困难或恐惧而中途放弃,退缩不前。
打退堂鼓 源自古代官府审案时的一种仪式。当官员宣布退堂时,会敲击退堂鼓,表示审案结束。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人在做事时因害怕或困难而中途放弃。
在**传统文化中,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持,因此“打退堂鼓”被视为一种消极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用来批评那些在面对挑战时选择放弃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懦弱和逃避。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勇气和决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重要的考试前感到非常紧张,几乎想要放弃。但最终我意识到不能打退堂鼓,而是要勇敢面对挑战,最终我成功通过了考试。
在诗歌中,可以将“打退堂鼓”融入到描述人物内心挣扎的场景中:
夜深人静,心潮澎湃, 面对挑战,思绪万千。 退堂鼓声,隐隐作响, 勇气之火,岂能熄灭?
想象一个古代官府的场景,官员敲击退堂鼓,鼓声回荡在空旷的庭院中,给人一种结束和退缩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icken out”或“back out”,意思是在关键时刻退缩或放弃。
打退堂鼓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词汇,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传达准确的意思和情感非常重要。
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敲败兵锣,~。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退】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chì),小步。攵(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退,卻也。 、 《仪礼·聘礼》-宾三退负序。 、 《仪礼·乡射礼》-主人少退。 、 《礼记·玉藻》-待坐则必先退席。 、 《孙子·谋政》-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暑为之退。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攻一时敌退。 、
【组词】
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 退生、 退厅、 退藏于密、 退殿、 退出战斗;退罢、 退散、 退军
3.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
4.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