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9:43
“物性”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物质的性质或特性。它涵盖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物性研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中。
“物性”一词源自中文,由“物”和“性”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物”指物质或物体,“性”指性质或特性。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赋予了更专业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如中医学中的“药性”就是对药物物性的研究。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物性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物性”这个词给人一种科学、严谨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实验室、精密仪器和科学家的严谨工作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物理实验课上学*过不同材料的物性,这让我对日常用品的选择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物性”:
在时间的熔炉中,
金属的物性悄然改变,
从坚硬到柔软,
见证了岁月的温柔。
看到“物性”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实验室中的试管和烧杯,听到化学实验中的滴答声和仪器运转的声音。
在英语中,“物性”可以对应为“material properties”或“physical properties”,在不同的科学文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物性”是一个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本质,还指导我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决策。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物性”这个词是非常重要的。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