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1:47
词汇“物心”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组。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组。
“物心”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心”或“物质与心灵的结合”。在这里,“物”通常指物质、物体,而“心”则指心灵、精神或情感。
由于“物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某些哲学或心理学的讨论中,可能会提到“物心”来探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或者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来表达某种深刻的意境。
由于“物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物”和“心”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表达物质与心灵的结合或关系。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人们可能会探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尤其是在强调身心平衡的东方哲学中,如道教和**中对物质与心灵平衡的追求。
“物心”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对物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思考,引发对生活意义和精神追求的反思。
由于“物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太会遇到与这个词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物心的交织中,我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其中物质元素与抽象的情感表达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物心”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物心”的词汇,但类似的主题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探讨,如西方哲学中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心”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物质与精神关系的视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哲学的复杂性。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