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6:37
儿童:通常指年龄在出生至青春期之前的未成年人,是人类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儿童时期是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和社会化的关键阶段。
儿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与现代含义基本一致。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和《论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儿童被视为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受到特别的关爱和重视。在社会政策层面,如计划生育政策和儿童保护法律,都体现了对儿童权益的保护和促进。
儿童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纯真、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它激发人们对美好回忆的怀念,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儿童的成长环境和权益。
在我的生活中,儿童一词常常与家庭和朋友的孩子联系在一起。例如,参与儿童的生日派对或学校的亲子活动,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和珍惜儿童的成长过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儿童”:
儿童的笑声,如清晨的露珠, 纯净而明亮,洒满大地。 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探索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儿童的形象往往与色彩鲜艳的玩具、欢快的儿歌和温馨的家庭场景联系在一起。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儿童世界的丰富画面。
在不同文化中,儿童的概念和对待方式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可能更强调儿童的个性和自主性,而东方文化可能更注重儿童的集体性和服从性。
通过对“儿童”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儿童不仅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儿童”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儿童的世界。
1.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2.
【童】
(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同本义。
【引证】
《易·旅》-得童仆贞。 、 《仪礼·既夕礼记》-童子执帚。 、 宋·苏轼《石钟山记》-小童持斧。
【组词】
童奴、 童隶、 童仆、 童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