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2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23:16
劳改(劳动改造)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劳动进行改造”。在中国历史上,它特指一种刑罚制度,即让犯罪分子在监狱中通过劳动来改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重新融入社会的目的。
劳改一词源于20世纪中叶,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出现。它反映了当时政府对于犯罪分子的改造理念,即通过劳动来实现思想和行为的转变。
在中国,劳改制度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文化大革命)紧密相关,它不仅是一种刑罚,也是一种社会控制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手段。
劳改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因为它与监禁、剥夺自由和艰苦劳动联系在一起。它可能引发对历史不公和人权问题的反思。
个人经历中,劳改可能与家族历史或社会记忆相关,例如听长辈讲述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经历。
在诗歌中,劳改可以被用来象征苦难和重生:
在铁窗下,劳改的岁月, 锻造了坚强的灵魂, 从灰烬中,重生的火焰, 照亮了前行的路。
劳改可能让人联想到监狱的高墙、铁窗和劳动的场景。相关的视觉图像可能包括囚犯在田间劳作的照片,而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铁链的声音或劳动的号子。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制度可能被称为“劳动营”或“强制劳动”,但其背后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劳改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刑罚制度,也承载了深刻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了解劳改的历史和语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并在当代社会中反思刑罚和改造的本质。
1.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
2.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