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5:57
词汇“喜誉”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喜”和“誉”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喜誉”可以理解为“喜悦的赞誉”或“令人高兴的声誉”。它结合了“喜”(快乐、高兴)和“誉”(赞誉、名声)两个概念,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评价或名声。
在文学作品中,“喜誉”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这种赞誉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在强调某人或某事得到了非常好的评价。
由于“喜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创造的一个词汇,用以表达一种积极的名声或评价。
在**文化中,赞誉和名声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往往与个人的成就和社会地位紧密相关。因此,“喜誉”这个词汇反映了一种对正面评价的追求和珍视。
“喜誉”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成功、认可和满足感。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可能会感到自豪和高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喜誉”这个词汇,但如果我们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我们所获得的正面评价和名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喜誉”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例如:“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大地沐浴在喜誉之中。”
“喜誉”可能让人联想到颁奖典礼、掌声和鲜花,这些都是与正面评价和认可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喜誉”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或短语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acclaim”和“praise”。
“喜誉”是一个表达积极评价和名声的词汇,它在强调正面反馈和认可时非常有用。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有助于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1.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2.
【誉】
(形声。从言,舆(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誉,偁也。 、 《墨子经》-誉名美也。 、 《周书·谥法》-状古述今曰誉。 、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佞誉诬谀。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誉之则以为忧。
【组词】
誉人、 誉谀、 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