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4:53
喜色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喜悦的表情或面色。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高兴、满意或成功而脸上自然流露出的愉快表情。
在文学作品中,喜色 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喜悦,增强故事情节的情感色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直接用“喜色”来形容某人高兴的样子。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面部表情研究中,喜色 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情绪表达。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喜容”更侧重于容貌上的表现,而“喜色”则更侧重于面色的变化。
喜色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基本结构和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论语》等,已有使用类似表达的例子,但其形式和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喜色** 常常与吉祥、幸福联系在一起,是积极正面的情感表达。在传统节日或喜庆场合,人们期望看到彼此的喜色,这被视为一种美好的祝愿和社交礼仪。
喜色 这个词给我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阳光、温暖和希望。它影响我的思维和表达,使我倾向于用更积极的方式来描述和感受生活中的喜悦时刻。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家庭聚会或朋友相聚时,看到大家脸上洋溢的喜色,总能让我感受到温馨和幸福。这种情感的共享和传递,是人际关系中宝贵的部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喜色:
春风拂面,桃花笑开,
人间喜色,如画中来。
喜色 让我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明亮的色彩和欢快的音乐。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喜悦和活力的场景。
在英语中,喜色 可以对应为 "joyful expression" 或 "happy countenan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相似的情感和意义。
喜色 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外在的表情,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喜色 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2.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