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0:47
灶火:指炉灶中的火,特指用于烹饪的火。在中文里,这个词通常带有温馨、家庭和传统的意味。
“灶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与古代的烹饪方式和家庭结构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情感色彩更加丰富。
在*文化中,“灶火”常与家庭、传统和节日联系在一起,如春节期间的“祭灶”俗。
“灶火”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母亲的味道和传统的价值,带来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每当冬日寒冷,家里的灶火总是最温暖的地方,家人围坐一起,分享食物和故事。
诗歌: 灶火熊熊,温暖如春, 家的味道,心中永存。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kitchen fire”或“stove fire”,但缺乏“灶火”在中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深度。
“灶火”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火的词汇,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学*语言和理解文化时,这样的词汇提供了深入的视角和丰富的联想。
1.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