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7:44
叠矩重规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重叠的矩形和规则”,比喻规章制度非常严密,不容许有任何偏差。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严格遵守规则和制度的态度,通常用于形容法律、规章或行为的严谨性。
在文学作品中,叠矩重规 可能用来形容一个组织的管理非常严格,或者一个人的行为非常规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管理学的专业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系统的严密性。
同义词:严丝合缝、一丝不苟、井井有条 反义词:松散无序、杂乱无章、随心所欲
叠矩重规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对建筑和工程的要求,矩是古代的一种测量工具,用来确保建筑的直角准确。重规则是指重复使用规则来确保一致性。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任何严格遵守规则的情况。
在传统文化中,遵守规则和秩序被视为一种美德。叠矩重规**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在社会和组织中维持秩序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严肃、正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严格的学校教育、军事纪律或是官僚体系。它可能引起一种既尊重又有些压抑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一个非常有序的工作环境或是一个严格的家庭规则时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叠矩重规的世界里, 每一砖一瓦都精确无比, 心灵的自由,却在此间迷失。”
视觉上,叠矩重规 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书籍、精确绘制的图表或是严谨的军事队列。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整齐的步伐声或是机械的滴答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y the book" 或 "strictly according to the rules",但这些表达没有叠矩重规 那么形象和具体。
叠矩重规 这个词汇在我对规则和秩序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帮助我描述一个严格的环境,也提醒我在追求秩序的同时,不应忽视灵活性和创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因先生之言,以读先生之书,如~,毫厘不失,灼然与才子之笔,分路而扬镳。
1.
【叠】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曡,重也,积也。 、 《书·太元乐》。注:“积也。”-阳始出奥舒、曡。 、 《文选·左思·吴都赋》-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
【组词】
叠石为山;叠暴、 叠字、 叠雪
2. 【矩】 ——见“规矩”(guīju)。
3.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
4.
【规】
(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 、 《孟子》-规矩方圆之至也。 、 《诗·沔水》序·笺-规者,正圆之器也。 、 《楚辞·离骚》-圆曰规,方曰矩。 、 《墨子·天志上》-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 《荀子·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组词】
规绳、 规旋、 规轮、 规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