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6:16
词汇“撤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专业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撤”通常指撤退、撤回,而“材”则指材料、素材。因此,“撤材”可以理解为撤回或移除材料的意思。
“撤材”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过程中移除或撤回已经使用的材料,可能是在建筑、制造或其他需要材料的活动中。
“撤材”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在建筑或其他工程中材料的移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仍然保留其原始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建筑和工程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因此,与建筑和工程相关的词汇,如“撤材”,可能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具有特定的意义和影响。
对于我来说,“撤材”可能带来一种工程结束或阶段性的完成感,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清理和整理的过程,带来一种秩序和整洁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参与学校的一个建筑项目时遇到过“撤材”的情况。当项目完成后,我们需要将所有剩余的材料撤走,确保场地干净整洁,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撤材”:
晨曦初露,工人们撤材,
尘埃落定,新的一天开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工人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撤走材料,清理现场的场景。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轻快的旋律,表达清理和整理的轻松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move materials”或“clear materials”,但在具体的使用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撤材”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虽然它在日常口语中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和特定情境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词汇的学也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在不同文化和背景下词汇的细微差别。
1.
【撤】
(形声。从手,(chè)声。本义: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组词】
撤酒席;撤火、 撤帘、 撤案
2.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