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2:39
词汇“仪象”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仪象”这一词汇的分析:
“仪象”的字面意思是仪态和形象,通常用来描述人的举止、风度和外在表现。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还指代天文仪器或象征性的物品。
由于“仪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礼仪、天文观测或象征意义的场合。
“仪象”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礼仪和天文观测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较低。
在古代**,仪象可能与皇权、礼仪和天文观测有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仪象”可能让人联想到庄重、正式的场合,以及古代的礼仪和天文知识。
由于“仪象”不常用,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较少。
在创作中,可以将“仪象”用于描述古代人物的举止或仪式,增加作品的历史感。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和传统乐器的声音,可以增强“仪象”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仪象”不常用,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仪象”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的礼仪和天文知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