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2:15
“丧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装载死者遗体的棺材。在传统**文化中,丧柩是葬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在文学作品中,“丧柩”常用来描绘悲伤、庄重的葬礼场景,增强作品的情感深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葬礼或相关*俗时。在专业领域,如殡葬服务行业,“丧柩”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葬礼中使用的棺材。
“丧柩”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丧”指丧失、死亡,“柩”指装有尸体的棺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意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丧柩和葬礼仪式被视为对逝者最后的尊重和告别。这些仪式通常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家族、社区的参与,反映了人对生死的看法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
提到“丧柩”,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悲伤、哀悼和生命的终结。这个词汇能够唤起人们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珍惜。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丧柩”这个词,除非是在参加葬礼或讨论相关文化*俗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雾中,丧柩缓缓前行,每一声木轮的吱嘎,都是对逝去岁月的哀歌。”
视觉上,“丧柩”可能让人联想到黑色或深色的棺材,周围是穿着丧服的人群。听觉上,可能会有哀乐和哭泣声。
在不同文化中,处理逝者遗体的方式和使用的器具各有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多使用“coffin”或“casket”,而在某些文化中,可能使用简单的裹尸布。
“丧柩”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语言上的意义,还反映了人类对死亡的态度和文化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人类情感。
1.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2.
【柩】
(形声。从木,从匚(fāng),盛东西的筐器,久声。本义:装有尸体的棺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柩,棺也。 、 《尔雅》-古文湨字从匚久,后世又加木旁耳,虚者为棺,实者为柩。 、 《谷梁传·宣公八年》-先迁柩于庙。 、 《白虎通》-崩薨,柩之为言究也,久也,不复变也。 、 《礼记·曲礼》-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组词】
运柩;枢榇、 柩尸、 柩室、 柩路、 柩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