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0:01
工具书:工具书是指一类专门为读者提供特定领域知识、信息查询或语言学习等功能的书籍。它们通常按照一定的编排方式,如字母顺序、主题分类等,以便于快速查找和参考。工具书包括词典、百科全书、手册、年鉴、地图集等。
工具书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同义词:参考书、手册、指南、索引书 反义词:文学作品、小说、诗歌(这些通常不被视为工具书,因为它们不以提供快速查询为主要目的)
工具书的概念源自人类对知识组织和检索的需求。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工具书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演变,从手抄本到印刷版,再到电子版和在线数据库。
在信息时代,工具书的角色逐渐被互联网和电子资源所取代,但它们仍然是图书馆和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工具书的质量和权威性在教育和学术界中具有重要地位。
工具书往往给人以权威、可靠和专业的印象。它们是学习和研究的伙伴,也是解决问题的助手。
在我的学生时代,英语词典是我最常使用的工具书之一。每当我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我都会翻开它来查找定义和例句。
在诗歌中,工具书可以象征知识的海洋:
词典翻开,知识的海洋波涛汹涌, 每个字母,都是探索的灯塔。
想象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翻页的声音,墨香四溢,这些都是工具书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工具书的概念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服务于相同的目的:提供信息和知识。
工具书是知识传播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它们不仅帮助我们获取信息,还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数字化时代,尽管工具书的形式在变化,但它们的核心价值依然存在。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具】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引证】
《说文》-具,供置也。 、 《广韵》-具,备也,办也。 、 《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以食具告。 、 《礼记·祭统》-官备则具备。 、 《汉书·何武传》-寿为具召武帝显。 、 张衡《东京赋》-礼举仪具。 、 《孙子·谋攻》-具器械。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第二板已具。 、 清·方苞《狱中杂记》-别具本章。
【组词】
具食、 具觞、 具状、 具禀、 具覆
3.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