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0:20
工分:在**的集体经济时期,特别是在人民公社制度下,工分是一种计量劳动贡献的单位。每个社员根据其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得工分,这些工分在年终时可以兑换成粮食、现金或其他福利。
工分一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推行而广泛使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分制度逐渐被废除,工分一词的使用也逐渐减少。
工分制度是*集体经济时期的一种特殊劳动计量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劳动价值的一种评价体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员的劳动态度和生活惯。
工分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艰苦的劳动、集体主义精神和对物质生活的简单追求。它也可能唤起对那个时代的怀旧或批判情绪。
在现代生活中,工分一词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社会制度或劳动价值时,仍可能被提及。例如,在教育孩子时,可能会用“工分”来比喻努力学*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工分比喻为时间的价值:
每一滴汗水,都是时间的工分, 在岁月的账本上,刻下深深的痕迹。
工分可能让人联想到老式的账本、算盘声和集体劳动的场景。可以通过老照片或纪录片来呈现这些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国家,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工分的词汇,但类似的劳动计量制度在不同文化中也有存在,如苏联的劳动日制度。
工分一词虽然已不再是现代社会的主流词汇,但它承载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特征和文化记忆。了解工分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变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工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词汇,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劳动价值和社会制度的问题。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