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8:53
工作面(Workface)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矿业、建筑和制造业等领域。字面意思指的是进行实际工作或生产的表面或区域。在矿业中,工作面特指矿工进行采矿作业的矿层表面;在建筑业中,工作面可能指的是正在进行施工的墙面或地面;在制造业中,工作面则是指机器或工人进行加工的台面或区域。
工作面一词源于工业生产实践,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标准化并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其演变反映了人类生产方式的进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作面是生产力的象征,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技术进步。在不同的文化中,工作面可能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意义,如在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工作面可能被视为团队合作的象征。
工作面可能让人联想到辛勤劳动、汗水和生产效率。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工业美学的欣赏。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工作面可能是一个熟悉而又重要的概念。例如,在参与建筑项目时,了解和掌握工作面的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诗歌中,工作面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刻刀在地球的肌肤上刻下深深的痕迹”,以此来表达人类劳动的永恒和伟大。
工作面可能让人联想到矿井下的灯光、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的交谈声。视觉上,它可能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工作面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进行实际工作的区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工作面可以对应为“workface”或“worksurface”。
工作面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被提及,但在其应用领域中却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了解工作面的含义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行业的运作机制,并在语言表达中准确使用这一术语。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3.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