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2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28:58
词汇“恤养”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恤养”的字面意思可能是“体恤和抚养”,其中“恤”意味着同情、体恤,而“养”则意味着抚养、供养。结合起来,“恤养”可能指的是对某人或某物的关怀和供养。
由于“恤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深切的关怀和照顾;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工作或护理学,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
由于“恤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词汇“恤”和“养”组合而成,用来表达一种更为深切的关怀和抚养。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恤养”可能被用来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如在慈善活动、社会福利项目中。
“恤养”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无私的爱和照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使用“照顾”或“关怀”这样的词汇,而不是“恤养”。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描述对孤儿或老人的关怀时,使用“恤养”可能会更加贴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恤养”来表达一种深切的关怀和爱:
在寒冷的冬夜,
我用温暖的双手恤养,
那些无助的灵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孤儿院或养老院的温馨场景,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在用心恤养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恤养”的词汇,但类似的含义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表达,如英语中的“care and nurture”。
“恤养”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传达了一种深切的关怀和抚养的含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行为。
1.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