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1:50
“俊器”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英俊、有才能的人,尤其是指男性。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俊”(英俊、美好)和“器”(才能、器量),结合起来就是指一个人不仅外表英俊,而且具有才能或潜力。
在文学作品中,“俊器”常用来形容主角或重要角色,强调其外貌与内在的优秀。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文雅的场合,仍会被用来赞美某人。在专业领域,如人才选拔或评价中,“俊器”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既有潜力又有实际能力的人才。
同义词中,“英才”强调才能,“才子”强调文学或艺术才能,“俊杰”则强调英勇或杰出。反义词则分别对应缺乏才能、平凡无奇、庸俗无趣。
“俊器”一词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对人才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或正式场合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俊器”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相联系,强调内外兼修,德才兼备。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更多地被用来形容那些在职场或社会中有出色表现的人。
“俊器”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优秀、有魅力的人。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外兼修,不断提升自己。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职场评价中听到同事被称为“俊器”,这不仅是对他外貌的赞美,更是对他工作能力和领导潜力的认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空中最亮的星,人间俊器,光芒万丈。”
视觉上,“俊器”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穿着正装、气质非凡的男士。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赞美的语调或掌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alented and handsome”,但“俊器”更强调内外兼修的完美结合。
“俊器”一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判断,它不仅是对外貌的赞美,更是对才能和潜力的认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俊】
(形声。从人,雋(jùn)声。本义:才智超群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俊,材千人也。 、 《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 、 《鹖冠子·能天》-德万人者谓之俊。 、 《礼记·王制》-俊士。 、 《礼记·月令》-赞杰俊。
【组词】
俊选、 俊良、 俊物、 俊群
2.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