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2:17
词汇“恤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恤功”字面意思是指对功绩的体恤或关怀。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指的是对有功之人的奖赏、抚恤或关怀。
由于“恤功”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它可能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古代文学作品或特定的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古代政治学)中。
“恤”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体恤、关怀的意思,“功”指功绩、功劳。组合起来,“恤功”即指对功绩的体恤或关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淡出常用词汇。
在古代社会,恤功是君王对臣子的一种政治手段,用以激励臣子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功勋制度。
提到“恤功”,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忠诚、荣誉和牺牲精神。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和道德色彩。
由于“恤功”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习历史或参与历史题材的创作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恤功”来描述古代君王对功臣的奖赏,增加作品的历史感。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如龙袍、玉玺,以及古代乐器的声音,如古琴、编钟,可以更好地体现“恤功”的古代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对功臣的奖赏、荣誉称号等,但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恤功”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丰富语言知识,增强文化素养。
1.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