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7:17
词汇“恤勿”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由两个汉字“恤”和“勿”组合而成,但这样的组合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明确的意义。因此,我将分别分析“恤”和“勿”这两个字,然后再尝试理解它们的组合可能表达的意义。
由于“恤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中可能不会直接遇到。但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表达同情(恤)或遵守规则(勿)的场合。
由于“恤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创造性使用时可以赋予其新的意义,例如在诗歌中表达一种既要有同情心又要有自我约束的复杂情感。
“恤勿”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组合可能表达一种既要有同情心又要有自我约束的复杂情感或行为准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词汇的语境和情感色彩,以便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
2.
【勿】
(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州里’当作‘士大夫’。”-勿,州里所建旗,…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
不。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 、 《孟子·告子上》-贤者能勿丧。 、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 、